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硇砂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硇砂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草药药性有一套完整的配伍标准吗?
应该没有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,什么都用标准化是一种人为的行为,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。阴阳平和生万物,但万物阴阳的平和度和属性不同,所以才有大千世界,丰富多彩之说。中草药也一样。就是同一种中草药它的阴阳属性都是不一样的,取决于其产地,收获时间,光照度,剖制方法等等。治病时病人的体质对其也有不同。所以标准化是中草药的一条不归路。个人关点,谢谢。
当然是有的。首先是阴阳平衡原则。中药分四气五味,四气就是温热寒凉的性质。你不能热性药总放在一起,会更热。必须要阴阳平衡才能发挥出中药的最大药性。用药决不可用反。比如说阴虚内热尽量不能用热性药,否则就是“火上浇油”。中医有句格言“若想求阳阴中求阳,若要求阴阳中求阴”,“热者寒之,寒者热之”。就是说上火之病用寒性药,阳虚用热性药。
君臣佐使配伍原则。君就是起主要作用,一般剂量很大。臣是起次要作用。佐是扶佐君药的作用。使就是将上三药性送到,相当于运输工具。
禁忌原则。中药中有“十八反十九畏。用反了会产生毒性(十八反)或者不起作用(十九畏)。比如说有些药显碱性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,你加入了酸性药,在熬制过程中它会中和掉碱性不起作用。这是用现代化学原理解释。
没有严格的配伍标准,有配伍方法“君臣佐使”有汤头比如麻黄汤“麻黄汤中用桂枝,杏仁甘草四般施。发热恶汗头项疼,喘尔无汗宜服之。
为解表剂,具有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之功效。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。恶寒发热,头身疼痛,无汗而喘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急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
其中就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四位。这四位也就正讲究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配伍方法。但是用料的多少全凭医生的经验没有量化。就如同肯德基的炸鸡调料几克盐 几克淀粉都有明确规定而中餐菜单都是少许一个道理。
使用中草药治病,是有严格配伍标准的。这个配伍标准就是:君、臣、佐、使。并且还有大、小、缓、急、复、偶、奇七种应用方剂模式。所谓君药,是指针对疾病主要矛盾的药物,臣药是增强君药功效的药物,佐药的作用是,针对疾病次要症状,和抑制主要药物偏性的药物,使药是指为主体药物作向导和引经作用的药物。病因复杂的则用复方、偶方或用大方,病因单一的则用小方、奇方,病情急迫的则用急方,慢性病则用缓方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硇砂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硇砂的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